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打好“规模家庭农场”的“如意算盘”

日期:2023-06-06 00:29:36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你看这苗长得多带劲儿,地里多干净,你能想到就是我们这4个人,用了3天时间,带领机车完成了1.2万亩地的封闭灭草的结果吗?”眼下,望着眼前笔直的垄台和壮实豆苗,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孙淑英有些“骄傲”地介绍。

“4个人?1.2万亩?”笔者不由自主地喃喃道。看到笔者“懵圈”了,孙大姐向笔者讲述了她和规模家庭农场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孙大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垦人,性格忠厚直爽,是个“热心肠”,并且是一个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农场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时就有左邻右舍把自己的土地委托她帮着经管,最多时她带着70多户经营着4000多亩地,农资购买、质量监督、粮食销售等等,各项农事应接不暇,还得挨家挨户算账,一年下来苦不堪言,用她的话说:“简直太糟心了。”

2021年,北安分公司开始落地实施的“北安模式”,让她的“职业生涯”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让她和她的伙伴们第一次有了扩大再生产的“冲动”,规模家庭农场史无前例地增加到300多人,土地也水涨船高地超过了1万亩!并且,她不再是“孤军作战”,大家伙儿选出来3名专职的质量监督员,配合她一起监督农业生产的全程。

今年春播,无论是生产资料的验收,还是春播生产的质量监测,她们4个人有分有合,不到10天,8300多亩的大豆和4000多亩玉米全部保质保量地播在了高产期,让家庭农场的种植户说“孙大姐这个‘半边天’撑起了规模家庭农场的一片天!”而孙淑英和她的伙伴们明白,没有“北安模式”撑腰,谁也不可能干过来。

农业生产既要降低成本,还要增加产量,作为规模家庭农场来说,一亩地减少的钱放大到整个家庭农场就是大数,而增产自然而然地就是增加效益,而“北安模式”和“双控一服务”成为了最强的保障。

控前端、后端,强中端服务,规模家庭农场的最大好处就是生产物资采购量大,孙淑英她们在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每年都从集团采购种子、化肥,仅2022年采购费用比市场价格低了10%,减少支出6万多元,而通过钼酸铵拌种、大豆根瘤菌喷淋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使作物产量上升了15%,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两项收入为职工群众增收近150万元,重要的是增加粮食产量近100万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种植户把土地交给我们经管了,自己就可以去干别的了,土地收入稳定,还能再增加更多来钱的道儿,小日子个个越过越红火!”孙淑英自信满满地说道。

像孙淑英这样的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在北安分公司有490多名、监督员1100多名。据北安分公司合规风控部总经理黄松涛介绍:“‘北安模式’对规模家庭农场组建有明确规定,面积在5000—20000亩之间,以‘一选、两自、一准入、一授权、四明晰’的方式组建,是代表种植户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北安分公司积极把这样民主管理融入生产实践,坚持“职工的事情商量着办、职工的事情职工说了算”,将生产经营情况随时公开,定期召开会议行使民主权利,而且规模家庭农场参与生产全过程监督,耕、种、管、收、售等重要环节都要由涉及各方的成员签字确认,使生产环节有保证、生产过后有验收,与管理区共同监管各项作业质量,最大限度保证了职工利益,全面优化生产关系。

(岳文 刘兆春)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

标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