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2-01 17:06:32 来源:史来赏鉴
今日之中国已发展成为工业之强国,中国的基建技术逐渐被世界认可,成为了有目共睹的“基建狂魔”。
中国的工程技术凭借性价比高、质量好等优势屡次斩获国际订单,彻底走出国门。
(资料图片)
这样的成就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
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技术严重落后于世界列强,基建工程必备的起重机更是只能从德国等老牌工业大国进口,工业制造技术处处受限制。
当时,有不少工业强国瞧不起我国,甚至对我国外出学习的工程师出言不逊。
傲慢是有代价的,在德国工程师一次口出狂言后,一位有骨气的中国女工程师埋头钻研20年,最终凭借技术让德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她的名字叫孙丽,因为她的努力,“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
起步: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1972年,孙丽出生,那个时候,新中国才成立20多年,百废待兴,拥有报国理想的孙丽在大学的时候攻读了工业技术,毕业后不久,22岁的孙丽加入了徐工集团。
徐工集团有自主研发起重机项目,当时,经过一番努力,徐工集团的研究员自主研发了一台有50吨履带的起重机。
然而把这个成就放于当年的世界制造业,已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同年,德国就制造出了800吨履带起重机。
在技术上自主研发、自我突破太难了。
那么,如果不自主研发,而是购买国外生产的起重机来用是不是就可以赶上技术落差呢?不是的。
由于不少制造业强国看不起当时技术贫弱的中国,在中国向他们购买起重机等工业器械的时候,他们会将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当作新品卖给中国。
这就导致购买回来的工业器械使用年限短、技术落后等问题。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买得了产品,求不来核心技术,要想成就制造业强国,就不能在国之重器的制造上仰人鼻息。
要怎么办呢?当时的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出国学习。
忍辱:德国工程师评价“中国人永远学不会”
孙丽一行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利勃海尔学习,由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当时已经拥有制造800吨履带起重机技术的德国利勃海尔工程师不太看得起他们。
但是孙丽没有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泄气,反而发愤图强决定超越他们。
在参观的时候,孙丽和她的同事想要用拍照记录下有关技术,于是,他们请求在场德国工程师的同意。
令他们意外的是,德国工程师不仅同意了他们的拍照要求,甚至允许中国工程师直接用摄像机摄像。
这些德国工程师真的是出于好心,想要在技术上辅导中国工程师才这么做的吗?不是。
在孙丽等人对着起重机摄像之时,傲慢的德国工程师说道:“反正拍下来也无所谓,中国人永远都学不会”。
这句话对于中国人、对于孙丽等中国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孙丽暗下决心,一定要证明给德国人看,中国会成为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中国的起重机将会是世界第一的起重机。
腾飞:世界第一吊由中国制造
孙丽回国后潜心研究起重机的制造技术,着力提高中国自主研发起重机的承重能力。
2002年,在她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时,她的女儿才仅有半岁。
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需要妈妈的照顾,但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孙丽不得已放弃了对小家庭的陪伴。
她毅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工程起重机设计、制造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绞尽脑汁。
为了寻求攻克技术难题的方法,孙丽白天前往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调研搜寻数据,晚上则在办公室里加班绘图做数据分析。
2003年,由孙丽团队自主研发的徐工QUY150问世,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吊”。
研发了“中国第一吊”并不足够反驳德国人的侮辱,在这期间,孙丽也逐渐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了。
她和她的团队先后完成了13种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并解决了多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产品制造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2000年初,中国起重机技术研发进度依然相对缓慢,在孙丽等人先后研发了150吨、260吨、350吨起重机。
甚至好不容易研发出500吨的起重机时,国外已成功投产了1000吨乃至2000吨的起重机,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技术差距不是几年的埋头苦干就可以填平的。
在孙丽团队的坚持与努力下,部分德企高管对中国制造有了改观,2006年,德国企业应邀参加中国上海举办的上海机械展会。
在参观完孙丽所在的徐工集团展柜后,这批德国高管感叹道:“徐工集团将是德国制造最强的竞争对手”。
但是直到2010年,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人的起重机研发技术依然不以为意,孙丽的团队依然奋进,要为中国人争气。
在进行了数轮部件优化,修改了7种配重方案,试验了超过10种臂架形式后,终于在2013年,徐工集团的孙丽团队研发出了一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这一年,这台起重机在山东烟台完成了首秀。
这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问世意味着什么呢?
2013年,国外使用的都只是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制造后来居上,创新推出了“世界第一吊”,在制造业的舞台上拿下了世界第一!
这款起重机的研发制造包含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3项领先技术,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
如此成就不仅结结实实“打了”当初说中国人永远学不会核心技术的德国工程师的“脸”,甚至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这台机身印有“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吊”报价还十分便宜,比其他国家低了20%!一款物美价廉的产品自然获得了世界上不少企业的青睐。
于是,这台起重机打破了德国在起重机市场的垄断地位,一举占领了世界约90%的起重机销售市场。
德国企业被抢了订单损失惨重,他们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小结
上一个20年,崇尚工匠精神的中国有着勤劳朴实的品质,有不少像孙丽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引领中国制造扬眉吐气走出国门。
下一个20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中国重工必将让世界刮目相看。
标签:
焦点讯息:中国女工程师遭到德国嘲讽后,埋头钻研20年,造出承重4000吨起重机
天天热推荐:华建集团上海院中标上海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整体改造工程总承包项目
环球快播:金达威董秘回复:对诚信药业并购前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及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审计并出局报告
今日观点!今年,河南民政工作明确风向标
全球观热点:知情人胡鑫宇或翻墙爬入粮库详细内容
世界新消息丨如何寄快递最便宜_如何寄快递
快报:美媒:美国消费者对经济感到悲观的四个迹象
世界播报:地铁4号线科技西路站,刷新进度条!狮山开足马力搞建设!
当前聚焦:东莞证券: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驱动车载连接器量价齐升 看好国产替代机遇
环球今日讯!干部沉下去 发展强起来
每日播报!央媒眼中的吉林(2023.1.30)︱吉林开年“拼经济” 打破“猫冬”惯性 一刻不能等 一刻等不得
世界聚焦:美国,“无法呼吸”的梦魇缘何挥之不去
当前通讯!康希诺:2022年预亏8.3亿元-9.96亿元
最资讯丨佳隆股份董秘回复: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是公司对前海股交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
环球看点!山西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4人被困,去年曾因安全隐患被罚款200万元
环球快资讯丨“总要来趟山西吧”文旅系列短视频收官 年轻化创意化内容备受网友喜爱
每日看点!香港“娱乐圈金牌媒人”Bob放弃为方力申做媒人
世界信息:默沙东明星产品“K药”败北前列腺癌治疗 新适应症需另寻搭档
焦点精选!广州社保卡广州银行服务网点
世界快资讯丨节前货源陆续停发运价小幅回落 内贸集运指数下跌4.48%至1536点
每日视讯:2023南阳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最新消息
【世界独家】新春走基层|浦北精彩活动轮番上演
全球新资讯:桂东:开通免费“直通车”助力返岗复工
热头条丨新春上班第一天丨人大代表唐琳波传达学习省“两会”精神
焦点热文:《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每日快报!人勤春来早,新华社记者走访福建民营企业生产一线
【环球报资讯】《The Day Before》再次跳票,因有人抢先注册了商标
天天观察:今秋“领带”单品火了,配着简约服饰也能显时髦 ,适合职场女性
全球消息!韩国将中国公民赴韩短期签证暂停签发期限延至2月28日
【天天速看料】杨健候_关于杨健候简述